关注三农专注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网视角 » 正文

“一带一路”为农业经济带来新增长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04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核心提示:近日,由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高峰论坛在京举办。针对“一带一路”带来的农业发展新机遇、国际农业技术创新和合作等热点话题,400余名来自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展开深入探讨。

   本报讯(记者任璐)近日,由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高峰论坛在京举办。针对“一带一路”带来的农业发展新机遇、国际农业技术创新和合作等热点话题,400余名来自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展开深入探讨。

  据了解,“一带一路”建设启动3年来,我国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30个政府间部级及司局级双边农业合作机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农业资源禀赋好,市场潜力大,与我国农业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加快我国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焦点。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中国作为农业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随着农业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扩大,对世界资源的需求和供给量将大幅增加。“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发挥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和全球农业资源整合,实现各国的互利共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一直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去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875.6亿美元,占农业增加值20%以上。与此同时,中国的农产品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不仅仅是数量增长,更多体现农产品的多样化上。”全国政协常委陈锡文认为,放在“一带一路”的大格局下,我国农业对外合作不应局限于货物贸易,更重要的是加强思想观念的交流,经营方式的互相学习,以及技术与投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麦康森更加关注水产养殖业在“一带一路”中的作为。他表示,中国是渔业生产大国和水产品出口大国,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来自中国。中国多样化的水产养殖模式非常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养殖环境,同时中国渔业在规模、技术和资本等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开拓市场空间,给沿线国家的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 农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4-2016 版权所有 大农网 — 关注三农 [xn--fiqp7f96f612c.cn]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615-6886 电话:0539-8789776 邮箱:yihaojituancom@sina.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6976号


友情链接:  吉梵森工装服饰  上鹤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