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专注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三农亮点 » 正文

陕西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授牌仪式举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18  来源:中国网
核心提示:陕西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授牌仪式在该县哭泉镇梯田泪珠广场举行。

中国网讯(记者余元明 通讯员 汤小民 周培生) 11月17日,陕西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授牌仪式在该县哭泉镇梯田泪珠广场举行。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陕西省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陕西省扶贫办副巡视员江宝齐,铜川市政府副市长何尚民等领导出席授牌仪式。

仪式上,宜君县政府领导介绍了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建设完成情况。赵荣、何尚民共同为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授牌。参加仪式的领导向10名梯田管护员颁发宜君旱作梯田管护员聘任书。梯田受益户代表作了发言。

近年来,宜君县从保护文物、传承精神、融合发展的角度,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传承文明、增强自信”为中心,把“保护遗产与发展旅游”相结合,促进“乡村产业、人居环境、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启动了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建设这一惠民项目,并与安康汉阴签署合作开发协议,共同打造姊妹梯田生态博物馆,努力开创文物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新路子。宜君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机构,把哭泉梯田列为第四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张蓝图科学规划,一套班子合力推进,先后投资建设成了姜女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民居改造、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同时,以精准脱贫为抓手,以文物保护为切入,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努力实现管护员、讲解员、保洁员“三员齐备”,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形成了以“梯田旅游、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2014年哭泉旱作梯田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2015年被评选为最受摄影家喜欢的旅游区和神奇大西北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之一。2016年初,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被省文物局确定为“陕西省文物扶贫项目”。

在农耕文化繁荣的明代,宜君旱作梯田即成雏形,它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蕴涵着先民们不屈不挠、改造自然的无畏精神;在战天斗地的50年代,党和政府号召宜君全县人民向贫穷宣战,开展大规模的梯田开垦运动,通过垦田保水、保墒保肥,粮食亩产提高到3、4百斤,其中,原县口乡梁源大队成为典型,受到国务院表彰,哭泉梯田成为当时的生动缩影;从艰苦奋斗的80年代至今,宜君县大力推广地膜玉米,亩产提高到2000斤,两次刷新全省玉米单产记录,创造了西北山区粮食高产的奇迹。如今,宜君县地膜玉米已发展到15万亩,成为全国高产玉米示范县、“陕西地膜玉米第一县”。旱作梯田作为农耕文化的印记、民族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宜君百姓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诠释了宜君人民顽强拼搏的当代“愚公”精神,它是延安精神的传承延续,是干旱地区人类战胜自然的杰作,是传统耕作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的代表,更是一座弥足珍贵、不可移动的活态文物遗产宝库。宜君县将始终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崇尚科学”的梯田精神,夯实“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两大基础,注重与“脱贫攻坚、环境改善、农业产业化”相融合,全力打造西北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

 
 
[ 农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4-2016 版权所有 大农网 — 关注三农 [xn--fiqp7f96f612c.cn]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615-6886 电话:0539-8789776 邮箱:yihaojituancom@sina.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6976号


友情链接:  吉梵森工装服饰  上鹤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