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专注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涉农信息 » 正文

草编制品登上国际舞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30
核心提示: 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做草编;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在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新河镇,树荫下、走廊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

      “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做草编;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在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新河镇,树荫下、走廊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村民席地而坐,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编着草编。草编成为这里很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草编产业是新河镇的支柱产业,全镇拥有大大小小的草编企业200多家、7000多个加工户,年产值达21亿元,其中支付农民加工费约5亿元。目前,全镇有2.1万人从事草编相关工作。

  在新河镇官道村的农家院里,村民孔令叶家的客厅里堆满了编织材料。“四五个人一起编,这些材料一天就编完了,这是南方水草的,这些是玉米皮的。”孔令叶介绍。粽子扣、梅花扣、小浪花……在近400年的传承发展中,新河镇草编幻化出繁复的样式和手艺。目前,已经由原来单一的草类编制产品发展到草、纸、柳、木制、机绣、机钉及其他天然纤维工艺品等7大系列8000多个品种。编制手法也由最初的编辫、平编、绞编、编花等发展到锥砌法、串接、串钉等30多种手法。

  与其他村民一样,孔令叶从工艺品企业接单,按照要求编织后,再把半成品卖给工艺品企业,进行再加工和包装。在青岛鹏程工艺品公司里,有30多名专职再加工草编半成品的企业员工,今年53岁的赵金华在这家工艺品企业工作了10多年,她负责对草编餐垫进行加工包装,每个月能收入2000多元。“像这一类纯手工绣花的草编制品,在市场能卖到1000多元。”青岛鹏程工艺品公司总经理齐佳鹏指着一块绣花餐垫介绍。

  2015年,这个传统的草编小镇正式提出打造“编艺小镇”。一字之差,却体现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在新思路的指导下,如今的新河镇已成为世界工厂,编织工艺甚至得到了爱马仕、LV等国际大牌的青睐,编包、草帽登上了国际时装周的舞台。据统计,新河草编制品基本上全部出口,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小草编编出了大市场。如今,一个涵盖全产业链的织梦空间正在显露雏形。新河镇依托草编产业发展基础雄厚、产业集群规模大、草编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投资35亿元建设“青岛百年编织小镇”。其中,占地800亩的青岛新河国际草编文化工艺品城建成后将赋予小镇新的动能。
转载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 农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4-2016 版权所有 大农网 — 关注三农 [xn--fiqp7f96f612c.cn]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615-6886 电话:0539-8789776 邮箱:yihaojituancom@sina.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6976号


友情链接:  吉梵森工装服饰  上鹤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