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这样蔬菜滞销的不仅仅这个村子,周边还有七八个村的情况更为严重,滞销蔬菜总面积预计达几万亩。
据知情人士介绍,近几年蔬菜价格极其不稳定,忽高忽低。加上这两年粮食价格比较低,农民们纷纷选择种植数蔬菜。此外外出打工机会难找,很多流转地也被拿来种植蔬菜。这就导致蔬菜数量大量增加,进而导致价格低、销售困难。
并且,当地企业对蔬菜的深加工水平不高,卖给当地食品厂的可能性比较小。他们也曾寻求外销的出路,跟山东的食品企业合作,但没有形成订单农业,没能进行长期合作,销往河南河北的蔬菜,由于当地目前基本饱和,也很难运送出去,对外销售这个渠道似乎很难打通。这就很难保障农民生产出来的大量蔬菜能够顺利的卖出去。
这些蔬菜的价格极低,有的单价甚至不足一毛。
价格低、数量大、销售困难,是目前这些菜农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他们表示中国农网致力三农建设,在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信息共享方面做的还不错。想借助中国农网这个平台,寻求订单,将这些蔬菜销售出去——这也是这一年他们最大的心愿。
透过这些滞销的蔬菜我们可以看见,对市场需求的全面了解、对销售渠道的熟练深刻把握是这些菜农们需要认真面对的重大问题。这不仅仅是此地区菜农面对的问题,很多地方面临着与他们相同的困境,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蔬菜,价格低、销售难、烂在地里,疼在心里……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局,恐怕需要多方发力。
首先,政府应该重视农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种植,树立地域品牌意识,重视农业品牌的创立和发展,广拓渠道,形成订单农业,让本地的蔬菜走出去。另外要重视对蔬菜的深加工,增加农业附加值,发展创新型农业;其次,当地的食品加工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生产与当地农业资源相适应的食品,做到工厂与地头的良好衔接;还有,作为蔬菜的直接生产者,种植户应该全面了解市场行情,不盲目、不跟风,生产有市场需求,有助于建立自己品牌的农产品。走出去,探索农业发展的多样化和新形式,这样才能够保证种植的蔬菜生产出有人买,卖出去有钱赚;最后,就全国范围而言,应该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发布最新的农业资讯和农产品市场行情,创建不同地域农户的信息交流平台,相互分享信息和资源,促进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均衡流通。(中国农网采编部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