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产品(食品)产业面临诸多发展瓶颈,由于现有农业生产结构要素禀赋和频繁曝出的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社会消费群体对农产品(食品)的信任体系趋于崩溃,同时农业大数据广泛应用的缺失也导致农业生产结构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区域性农产品滞销问题屡见不鲜,而传统产品经营方式又难以解决高品质农产品(食品)广域流通,尽管近年来平台式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对于农产品这个特殊产业来说,寥寥无几的平台渠道对于巨量的农产品供应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农产品产业存在的现实困难依然严峻。基于这些现实,我们不禁要问,农产品(食品)产业的真正发展出路在哪里?
微商,作为一种基于微信生态集移动商业与社交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模式为我们发展农产品产业提供了渠道,实践证明,微商具备了平台式电子商务的便捷特色,又兼具宣传推广以及配送服务的优势,同时也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政策,对于农产品广泛流通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以预测,农业微商将成为我国农产品(食品)产业发展的砥柱力量。
微商最大的好处在于沉淀用户,实现分散的线上线下流量完全聚合。事实上,微信的原点是社交而非营销工具,这就决定了微商比传统电商更能精准找到用户群和互联大数据,从而大幅提升企业服务和订单量。然而,我们应当看到,现实的微商在运营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诸如行业监管缺失、缺乏规范化、正规化管理、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暴力刷屏手段造成信息爆炸式骚扰、产品价格虚高且质量问题频发、售后维权难、多级分销体制与非法传销界限模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加之近年来因过度开发导致逐渐萎缩的朋友圈红利,一度将微商这种商业业态推到风口浪尖,社会各界对微商的利弊争论也从未停止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此背景下,推动行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不可回避的课题。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农业发展委员会作为中国农业电子商务领域权威官方组织,主动承担起规范行业生态、推动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致力于发挥协会组织富集权威性、专业性、市场化于一体的优势,充分整合行业优质资源,着力推动农业微商切实服务农产品(食品)流通发展。
日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农业发展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发起成立农业微商联盟,确立了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在全国2862个县级城市设立联盟分部、整合100万名专业微商从业人才的发展目标。
农业微商联盟将充分发挥发起单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农业发展委员会作为涉农电子商务领域权威全国性组织的公信力优势,以提供严格质量保障产品、统一宣传推广渠道、庞大专业团队力量和完善有效后勤保障为抓手,建立健全高效化基础交易平台、合法化的层级分销体系、社会化客户管理关系、科学化供求平衡匹配和高效化售后维权体制机制,加快推动社会消费者群体对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信任评价体系重建,与此同时,加快建立农业微商大数据库,指导农业生产结构科学调整和转型升级,规范和引导行业自律,打造渠道立足微商资源,功能辐射农业产业,服务覆盖经济大局的规范化、可持续社群营销格局,引领农业微商迎来规范体制化发展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