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专注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三农亮点 » 正文

特色手艺应成老区致富法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22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核心提示:因为交通、资源等客观因素,曾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革命老区发展仍相对滞后。据统计,全国357个革命老区县有2985万贫困人口,占全国的1/3,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如何实现老区人民脱贫奔小康?近年来,社会各界纷纷发力,通过发掘特色手工艺品、推广优质农特产品、搭建帮扶平台等,找到了一个实现富裕的突破口。
   特色手艺应成老区致富法宝

  ——全国革命老区首届特色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展览会印象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王健参观陕西安塞剪纸。王程程摄

  重庆秀山龙凤花烛 蒋祎摄

  贵州唐娃娃 蒋祎摄

  山东青州挫琴 刘倩倩摄

  

    因为交通、资源等客观因素,曾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革命老区发展仍相对滞后。据统计,全国357个革命老区县有2985万贫困人口,占全国的1/3,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如何实现老区人民脱贫奔小康?近年来,社会各界纷纷发力,通过发掘特色手工艺品、推广优质农特产品、搭建帮扶平台等,找到了一个实现富裕的突破口。   ——编者

  本报记者常怀深

  10月14日,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一个把绿色发展和历史传承植入红色记忆的展览格外引人注目,入口处横幅上一排大字:“全国革命老区首届特色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展览会”。

  展览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开幕式上,主持人向来宾强调,展会举办的时间节点是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第三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王健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为社会开启了铭记老区伟大贡献、传承老区革命精神的窗口,搭建了展示老区青山绿水、宣传推广老区特色产品的桥梁。整个展览既是一次全国革命老区特色产品的交流盛会,更是一次老区人民崇高精神、智慧才华、丰硕成果的巡礼。

  展示近3000种特色产品

  随着人流,记者饶有兴致地逐一参观了总计面积2800平方米的四个展区,一路走来,强烈的观感是,老区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老区文化是源远流长民族文化的瑰宝。

  第一展区:“序厅”突出表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老区的关怀重视,概括介绍了革命老区的基本情况和老区精神。相关数据显示,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有357个是革命老区县,占比超过1/3;在全国12.8万个贫困村中,有近4万个贫困村在革命老区,也占全国的1/3;在357个革命老区县中,有2985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3。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第二展区:“老区精神风貌展厅”用大量图文资料系统介绍了革命老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老区精神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深刻内涵,以及老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定位。

  第三展区:“特色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展厅”汇集了来自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老区的特色手工艺品近300种、1100余件,特色农产品180余种、1810个产品。展出的特色手工艺品大部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四展区:“能工巧匠手现场表演厅”有44个现场制作表演项目,每个项目都有1~2名工艺美术师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现场制作表演。这些表演有37个非遗项目,7个创新性项目,32位非遗传承人和观众在现场互动。

  老手艺成老区致富突破口

  闽南木偶头雕刻工艺师黄紫燕带来了个人最高成就的作品,她对记者说,在闽南,我们的江加走木偶头艺术十分流行,由于南北文化差异和民俗艺术区域性的特点,北方人对此知之不多。我们希望借助此次特展,将独具特色的闽南木偶头艺术推向全国,让濒危艺种的文化遗产得到重视和传承。

  佳木斯老促会的张文利,在黑龙江展区一遍又一遍向观众介绍桦川山药。这是佳木斯老促会的重点扶持项目,他们为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从金融到技术的系列服务。批量上市在即,张文利又来到展会上为桦川山药站台。

  宁夏展台上的老布鞋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西吉县将台堡是1936年10月22日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方。当年西吉回汉妇女给子弟兵做军鞋、送军鞋的故事传颂至今。西吉妇女还给布鞋起了个响亮的名字“红军千层底老布鞋”。

  千层底老布鞋是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介绍,一双千层底有要纳2000多针,虽然有10多层、近2厘米厚,但穿在脚上却轻巧舒适,白色鞋底搭配各种花色的鞋面,质朴优雅。2007年,高中毕业的西吉县妇女马兰成立了农村妇女创业发展协会,把农村妇女组织起来,发挥她们的家传手艺做刺绣、做布鞋。2011年,成立了培训中心,培训农村妇女7000多人次。2013又成立了马兰回乡刺绣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特色手工艺加工,带动周边农村妇女、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创业。

  今天,传统的布鞋、手工刺绣等已成为当地致富的主导产业。飞针走线的妇女,将自己对丈夫和儿女的叮咛、思念一针一线纳进鞋底,外出打工的游子穿上它,就会想起家乡亲人的嘱托和惦念。这次,马兰和她的姐妹们带着色彩缤纷,做工精巧的“红军千层底老布鞋”来北京参展,希望借此开拓更多市场。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新闻发言人、副会长司树杰表示,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是老区人民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社会力量支持老区走出大山、走向富裕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希望展览会能够成为助力老区脱贫攻坚,早日让老区人民实现小康梦的一个新窗口;希望通过展览会,架起革命老区特色手工艺品和优质农特产品及精湛的传统生产技艺走出老区、走向全国、走向“一带一路”的桥梁。

  据统计,展览吸引了近1.5万名观众参观。有观众留言:通过参观更加清晰地了解了老区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农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4-2016 版权所有 大农网 — 关注三农 [xn--fiqp7f96f612c.cn]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615-6886 电话:0539-8789776 邮箱:yihaojituancom@sina.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6976号


友情链接:  吉梵森工装服饰  上鹤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