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专注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涉农信息 » 正文

当前水稻抗洪涝促恢复生长技术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7-13
核心提示:6月以来,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南方严重洪涝,不利于水稻生产。当前一季稻大部处于分蘖拔节期,由于种植区域跨度大,苗情相对复杂,
 6月以来,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南方严重洪涝,不利于水稻生产。当前一季稻大部处于分蘖拔节期,由于种植区域跨度大,苗情相对复杂,病虫草害威胁大。据气象预报,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江淮、江南将进入降雨间歇期,南方高温迅速发展,东北部分地区气温快速回升。针对当前水稻生产形势和气象条件,提出以“加强水分管理、看苗补肥促苗、强化灾害防控、补种改种减损”为核心的水稻抗洪涝促恢复生长技术意见。 

图片

加强水分管理

强降雨过后,要及时排水露田,促进水稻根系恢复生长活力,防止倒伏。一季稻移(抛)栽后,坚持薄水活棵、适时露田,促根系下扎、分蘖早发,分蘖盛期开始及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返青难、分蘖慢的地块,适当延后排水晒田控蘖时期。对于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要多次排水露田通气,增加土壤含氧量,加快秸秆腐熟,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僵苗 

图片

看苗补肥促苗

对移栽期迟、秧苗素质弱或僵苗田块,通过肥水调控或喷施生长调节剂,促苗情转化。活棵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对于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在分蘖肥施用后1周可根据苗情补施平衡肥。再生稻可根据受灾情况,比正常年份适当提早喷施促芽肥,在齐穗后1015天施用,促进再生芽萌发。 

图片

强化灾害防控

开展病虫监测预警,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大水浸泡过的稻田易发白叶枯和纹枯病,退水后应及时防治;高温高湿条件易导致病虫害加重发生,尤其是要加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监测,视情况及时防控。部分地区一季稻茬口提前,要注意防范7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温热害影响;抽穗时如遇持续超过35℃的高温,田间要保持深水层,以水调温,降低穗层温度。 

图片

及时补种改种

抓好一栽就管工作,密切关注田间苗情,及早踏田查苗补缺,如大田断垄或缺棵5%以上(高产田3%以上)时,条件允许的应在栽后一周内全田匀苗补缺,确保足量基本苗数。对于尚未移栽的稻田,尤其虾稻田要适当增加栽插密度尽快栽插,为水稻高产奠定坚实基础。若淹水时间较长叶片难以恢复光合作用,但中下部茎秆和腋芽成活较好,可及时刈割留1015cm的低稻桩,并亩施尿素1015公斤蓄留再生稻,减少田间损失;若淹水时间过长导致茎叶死亡、无法恢复生长,可改种秋玉米、红苕、蔬菜等短生育期作物,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来源: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农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4-2016 版权所有 大农网 — 关注三农 [xn--fiqp7f96f612c.cn]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615-6886 电话:0539-8789776 邮箱:yihaojituancom@sina.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6976号


友情链接:  吉梵森工装服饰  上鹤茶业